罗德·派尔:天问一号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航天器

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北斗组网到火星探测,中国航天屡获突破。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无论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提到了多个与航天有关的内容。星际探测、新一代重型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被写进了这份纲要。


相比于以往各国政府机构间的太空探索,随着商业航空的加入,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未来两年都将处于太空探索的高峰年,我们正式迎来“第二太空时代”。


早在2019年,研究“新太空时代”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成员罗德·派尔就在其著作《Space 2.0》中指出,太空探索不再是NASA和其他国家机构的“独家领域”,而是在快速的私有化。初创公司正在建造大型火箭发射器、卫星等,开辟了新的前沿阵地。


近日,罗德·派尔接受了中宇航联的专访,就太空探索、中国航天、商业航天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和约翰逊太空研究中心的长期合作撰稿人,罗德·派尔至今已出版10余本关于航天方面书籍。他采访过无数的国际航天领域的“大腕”。


在航天领域“阅人无数”的罗德·派尔接受专访时对中国的航天发展印象深刻。他告诉中宇航联,“所有我认识的人都对中国在太空项目上的发展印象深刻。”


“来自中国的创新将会驱动21世纪的太空探索和发展。我同时也希望所有致力于航天发展的国家不久后能够共同努力,当我们这样做时,太阳系将成为我们下一个伟大的前沿。”





中国和印度的探索火星的步伐

明显要快一些

图片
图片

中宇航联:

我们知道NASA探索火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年前,而现在不仅美国,中国和阿联酋等国进行了他们的首次的火星发射任务,并在近期传来了好消息。您认为为什么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各国如此热衷于探索火星?

罗德·派尔:

由于地球和火星的轨道要对齐,所以通常来说发射机会每两年就会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来自不同的国家在相同的时间段里进行了许多的火星发射任务的原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宇航联:

这些火星探索任务又有什么不同呢?

罗德·派尔:

美国大约每四年就会进行火星发射任务,而中国和印度的步伐明显要快一些,这也反映了他们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也到了顺水推舟的程度。截至目前,国际上的火星探测器大部分都是轨道探测器,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实现。而中国的天问一号则有所不同。它是一个庞大的重量级的、复杂、且“雄心勃勃”的航天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宇航联:

您刚刚提到“天问一号是一个重量级的、复杂、且“雄心勃勃”的航天器”?为什么这么说呢?

罗德·派尔:

“天问一号”是一个“旗舰任务”,旨在通过一次的航行完成多个目标任务:兼具了“轨道器、着陆器和漫游车”的功能。它传承了嫦娥月球着落器和漫游车成功发展的经验,是在这一基础上建造起来的。而与月球不同之处在于,在火星上要处理的重力问题要大得多。因此观望这项技术如何转移到火星上将会非常有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宇航联:

您认为这些国际上的发射任务如何推进我们对于火星的探索步伐呢?

罗德·派尔:

每一个发射任务都携带有仪器和实验任务,这能持续地帮助我们“更新”有关火星环境的信息。例如,2012年美国发射“好奇号”火星车,我们才获得了对火星表面辐射水平的更进一步的信息。在此之前我们对火星的辐射水平知之甚少。再有例子就是,美国的“凤凰号”着陆器为我们提供了火星土壤化学的完整照片,从而让我们得知了这些土壤将会对人类产生害处。对于人类未来如何在火星上生存更长的时间,我们还有许多复杂的事情需要去做。随着我们对火星进行更多的探索任务,这些火星探索任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火星。

图片
图片



中国的创新将会驱动21世纪的

太空探索和发展

图片
图片

中宇航联:

那您如何看待中国近几年的航天发展呢?

罗德·派尔:

所有我认识的人都对中国在太空项目上发展印象深刻。有趣的是,一些项目可能中国和美国、俄罗斯是同时发起的,但是中国却比美俄更早地取得了更多的进步。我很高兴中国的探测器首次在月球的另一侧实现了降落,在月球轨道上部署了第一个中继卫星,并且我们很快将看到来自中国的探测器将在火星上漫游。来自中国的创新将会驱动21世纪的太空探索和发展。我同时也希望所有致力于航天发展的国家不久后能够共同努力,当我们这样做时,太阳系将成为我们下一个伟大的“前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宇航联;

如何理解您所说的“来自中国的创新将会驱动21世纪的太空探索和发展”?

罗德·派尔:

不仅美国和俄罗斯,其他国家需要开始利用他们在太空探索中的“技术能力”。中国和印度正引领着这方面的努力,而欧洲和日本已经在方面参与了数十年。新的太空时代,我们称之为“太空2.0”,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我们看到的时代,它将是一个商业利益和来自更多国家的政府努力共同参与进来的太空时代。

图片
图片



太空探索驱动发展 在中国已有体现

图片
图片

中宇航联:

您在航天领域的著作颇丰,能否从您个人的经历来谈谈您是如何对航天产生兴趣?

罗德·派尔:

我出生的时候,大约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创建的时候。我成长时期也目睹了美国完成了在太空竞赛中一个又一个目标任务。当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那时候美国有很多伟大的探月任务,并致力于将人类送入月球。那时候的发射任务频繁到大约每十周就有一次。生活在那个时代并能分享到这些历程是多么的奇妙无比呀!


我后来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天文学,但最后我决定将这些关于太空探索的奇妙故事分享更多人。于是我开始在南加州的一个艺术学院学习写作和电视制作。然后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了传播学研究并成功获得了学位。在那里我为历史频道和Discovery传播公司制作了纪录片,为《星际迷航》和《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制作了视觉效果。在那之后,我在约翰逊太空中心和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所有的这些经历都帮助我提高了写作技巧,使我能够撰写17本书,其中两本就是关于NASA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将太空探索的故事倾诉给更多读者听众,这将是一件无比享受的工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宇航联:

您认为天文学和太空探索如何推进科技的发展?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呢?

罗德·派尔:

天文学使我们了解浩瀚星空,而太空探索使我们探索他们,两者互相支持。例如,目前最好的天文学研究是由绕着地球轨道运行的机器人望远镜执行的。此外,政府的太空计划始终向公民回报丰厚的收益。在美国,阿波罗计划每投资一美元,就能获得16美元的回报。在俄罗斯也有类似的收益。而太空探索驱动高科技的教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这些在中国也有所体现。


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研发的智能手机,都起源于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发的计算机。这些技术发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创造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收入。而这些利润反过来又能支撑更多的科学发展,而良好的科学发展又能为人类的太空探索铺平道路。举例来说,在太空探测器发射前,天文望远镜先“看到”了远景,而在人类到达外星球前,太空探测器先行。您可能很难想象,您现在手中的智能手机所拥有的计算能力,要比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全球加起来的总计算能力还要强大。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而这一切我们将其归功于“太空探索技术”。


能够见证这一时代的太空发展是一件无比神奇的事情,欢迎来到太空2.0时代!

1



图片
图片

文/鑫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商业航天初露锋芒,人类向火星的探索的步伐越来越逼近,谁将成为登陆火星的第一人?未来十年我们又将见证怎样太空奇迹?敬请关注中宇航联,下期我们将推送罗德·派尔专访(下篇),一一为您揭秘上述问题。

图片
图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