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太空专家解读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最具挑战性

引 言

7月4日,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中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自6月17日进驻天和核心舱以来,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目前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后续在轨飞行期间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


海外专家和媒体认为,这是中国航天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取得的“又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中国航天科技必将造福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并为扩大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俄罗斯各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舱活动,介绍他们顺利完成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检验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能力等任务。


俄“太空新闻”网站报道指出,此次太空行走是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又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反映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天和核心舱开始运行和此次出舱活动均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报道还认为,中国正与其他国家“在空间实验、基础物理、太空医学和天文学领域进行合作交流,这些举措对于促进空间站合作、开展新的科研活动至关重要”。

对于此次中国航天员的出舱任务,中宇航联专访了美国著名太空专家罗伯特·佩尔曼。罗伯特·佩尔曼曾担任美国“太空行走名人”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他告诉中宇航联,航天员“外面”待了几个小时后,这将是“非常累人”的剧烈工作而且时刻面临着生命健康威胁。


他表示,宇航员不仅需要关注于计划中的任务,而且必须仔细检测舱外航天服的状态。手套上的一个小洞或是头盔中的积水都会对太空行走执行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  受访者简介



20 Robert Pearlman 罗伯特·佩尔曼

Robert Pearlman

罗伯特·佩尔曼


罗伯特·佩尔曼是一位太空历史专家,是collectSPACE的创始人,以及知名太空网站space.com的撰稿人。罗伯特·佩尔曼最初的“询问宇航员”网站早于美国航天局之前就在公众与太空飞行的宇航员之间建立起联系。后来,作为美国国家空间协会在线项目主管,佩尔曼领导了该协会在线资源和网站的重新设计和扩展,其中还编写了美国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斯获奖的HBO迷你剧“从地球到月球”的观众教育指南。1997年,罗伯特·佩尔曼受阿波罗11号登月者巴兹·奥尔德林之邀,为奥尔德林的第一部小说《遇见泰伯》(《Encounter with Tiber》)开发配套网站。


罗伯特·佩尔曼还在美国宇航协会历史委员会和佛罗里达州美国宇航员名人堂的提名入选委员会任职。他是“火星一代”咨询委员会的成员,还曾担任美国国家空间协会和美国“太空行走名人”基金会的的董事会成员。







■  首 次 任 务



出舱7小时 是“非常累人”的剧烈工作

Q

中宇航联:如何评价中国两名航天员此次的出舱任务?

罗伯特·佩尔曼: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外部的出舱活动应该进行得很顺利。这不仅是中国航天员的第二次出舱行动,而且是两名穿着中国“飞天”宇航服的航天员第一次离开航天器。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消息,此次两名航天员的出舱任务都完成了。


虽然这些出舱活动被称为“太空行走”(Spacewalk),但大部分行动和运动都是由航天员的手臂和手完成,因此在“外面”待了几个小时后,这将是“非常累人”的剧烈工作。


Q

中宇航联:在你眼里,航天员在进行出舱任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罗伯特·佩尔曼:舱外活动或是太空行走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能做的最具挑战性的活动之一。出舱者不仅必须关注于计划中的任务,而且必须仔细检测航天员身上航天服的状态。手套上的一个小洞或是头盔中的积水都会对太空行走或是出舱活动执行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  任 务 执 行



时间在计划内

测试了航天服性能

Q

中宇航联:完成这套任务为什么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从时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正常的时间吗?

罗伯特·佩尔曼:此次的太空行走持续了约7个小时。因为是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对所有的任务来说,第一次都存在未知性,因此可能需要宇航员花费这些时间来完成他们的工作。也因为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次出舱活动,我认为这一时间应该是在计划内的,以测试舱外航天服的功能。


但是如果航天员汤洪波和刘伯明同时离开核心舱,而不是在气闸内等待三小时的话,此次的太空行走可能会进行得更快一些。





■  意 义 重 大



为未来的出舱任务积累经验


Q

中宇航联:出舱任务对空间站的运行有哪些重要性?

罗伯特·佩尔曼:我的理解是,此次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任务主要是为了展示能力和配置一些工具。但未来太空行走或是出舱任务可能需要在空间站上进行实验(设备)的安装,甚至是空间站新模块的组装,以及一些设备的维护工作。此外,还涉及一些关键设备,如在太阳能电池阵列中储存电力的电池,只能在出舱活动中获得。


Q

中宇航联:这也是为何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如此重要对吧?

罗伯特·佩尔曼:通过操作实验和研究人体在微重力下的性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空间站的航天员也能激励地面上的人,特别是学校里的孩子们,也渴望实现航天梦想。




■  未 来 发 展



空间站可能有助于开发月球任务系统

Q

中宇航联:你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空间站的建设?

罗伯特·佩尔曼:中国空间站在结构上与此前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相似。它将有一个核心模块,从而延伸出多个模块。和平号在15年的在轨时间里运作良好,是地球轨道上第一个多模块空间站。


此外,中国空间站有一些类似于国际空间站的能力,但由于国际空间站更大,更复杂,并且持续有人驻守(总是有人类在上面),它可以完成更多的科学项目。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它的设计应该允许中国的太空计划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上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


Q

中宇航联:你对中国的空间站有哪些预期?

罗伯特·佩尔曼:据我所知,接下来中国空间站将发射和增加两个科学模块以及部署一个可使用的太空望远镜。空间站也可能向国际伙伴开放中国的太空计划,其他国家的宇航员将访问空间站并在上面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官员还谈到了在空间站计划完成后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问题。空间站可能有助于开发月球任务的系统,类似于美国国家航天局正在利用国际空间站为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做准备。




■  国 际 合 作



俄航员有望首次登上中国空间站

Q

中宇航联:你刚刚提到其他国家的宇航员有望访问中国空间站并在上面进行科学研究。预计哪个国家会第一个登上中国空间站呢?

罗伯特·佩尔曼:很难预测谁会是第一个,但从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宇航员可能最先“登上”中国的空间站,欧洲航天局(ESA)的宇航员或许会紧随其后。这一点不会令人感到惊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