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太浪漫了!”这是大多数人在看完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巴黎8分钟后给出的评价。
在更多人看来,当法国国歌《马赛曲》悠扬的旋律经音乐家的演绎不断蔓延,从塞纳河西堤岛,到旧火车站和卢浮宫,再到最后一段乐章由国际空间站上的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用萨克斯吹响。曲毕,透过其身侧的窗户,是一片星辰大海。这个画面之美,将整个表演推向高潮,也是法国人的浪漫所在。
那么法国是如何实现这一直达外太空的“浪漫”呢?对此,采访了欧洲航天局媒体负责人阿德莱德·托马斯。他向我们介绍,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隶属于欧洲航天局,目前他正在太空执行任务。在国际空间站上演奏,最大难题是防止萨克斯管“飘走”,平时练习只能躲在太空储藏室里。
■ 灵 感 来 源
今年43岁的托马斯·佩斯凯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航天学院,曾是一名客机飞行员。2009年,他从8413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欧洲航天局选中,成为了一名宇航员。
在托马斯还是航天“菜鸟”时,纪录片的导演勒高夫(Pierre-Emmanuel LeGoff)和他的制作团队就开始跟踪拍摄他的训练和飞行。
2016年11月18日,经过7年的训练,时年38岁的托马斯与美国NASA资深宇航员佩姬·惠特森、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诺维茨基,搭乘联盟号火箭前往太空,并在国际空间站展开了为期196天的无重力生活。
这其实不是托马斯第一次在太空演奏萨克斯。巴黎8分钟里的这个镜头,灵感其实来自于2018年上映的纪录片《16次日出》。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正是托马斯第一次在空间站执行任务时的生活。
由于国际空间站以每小时17100英里的速度快速行驶,每90分钟就会环绕地球一次,所以空间站的宇航员们每天都能看到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纪录片的名字也正是由此而来。
纪录片的高潮出现在了1小时35分左右,和巴黎8分钟里的演奏几乎一模一样:托马斯在空间站的穹顶第一次演奏起了萨克斯。伴随着音乐,俯瞰美丽的蓝色地球,氛围感直接拉满。
■ 专 访
首飞成功 后续的飞行成功几率大
Q
中宇航联:这一活动是谁想出的点子?
阿德莱德·托马斯:欧空局联系了巴黎2024奥组委,询问是否可以将一些巴黎2024奥运会的物品(例如国旗)带到国际空间站。因为我们正在考虑组织一次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空间站上的“象征性交接”。
随后,巴黎2024奥组委提出了这个伟大的想法,让托马斯也参加闭幕式。他们问我们,在托马斯的第一次任务中,有什么独特的物品被送来(国际空间站)。当我们提到萨克斯管时,他们提议将他纳入《马赛曲》的部分。托马斯和欧空局都很喜欢这个想法,他为能参与这个项目感到非常自豪。
Q
中宇航联:谁决定只演奏乐曲的最后部分?
阿德莱德·托马斯:欧空局将巴黎2024奥组委提供的简短的(托马斯负责)的音乐分区发到了托马斯的邮箱。托马斯同意只演奏马赛曲的最后部分,因此,托马斯不需要录制整首曲子。
Q
中宇航联:这支萨克斯管,是什么时间运到国际空间站的?
阿德莱德·托马斯:此次托马斯演奏的萨克斯管此前就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了。托马斯在2017年第一次执行国际空间站时收到了这份惊喜的生日礼物。他把它留在了国际空间站上。
Q
中宇航联:在国际空间站上吹奏萨克斯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阿德莱德·托马斯:最具挑战性的是托马斯需要找到时间来练习,因为国际空间站的日程安排是非常繁忙的。此外,由于身处低重力环境,另一个挑战是确保在演奏的时候如何控制萨克斯不被“飘走”。
Q
中宇航联:托马斯平时练习多长时间呢?
阿德莱德·托马斯:他练习的不是很频繁,只有在休息间歇或是没有人工作的时候才能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练习,这样就不会因为声音打扰到别人。至于练习的场地托马斯需要到一个储藏室或是空间站一个安静的模块中去练习。
Q
中宇航联:在空间站吹奏的萨克斯与在地面音乐会上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吗?
阿德莱德·托马斯:两种环境下发出的声音相对来说很相似,此外,由于空间站上有持续的背景噪音,再加上托马斯并没有演奏过长的曲段,所以无法真正分辨出其中的区别。
巴黎2024奥组委:
期待明年的北京冬奥会!
巴黎2024奥运会和残奥会组委会仪式项目经理马丁·拉努斯同时接受了中宇航联采访。
他表示,正如想象中的那样,托马斯参与到“巴黎八分钟”的录制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挑战。我们很高兴这一时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并证明这一时刻对一些人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
当问及其中的录制细节,马丁·拉努斯表示,“我们更愿意向大家保持这其中的魔力”,他表示他们不希望透露在制作过程的细节。
最后,马丁·拉努斯表示,(相比于过去的东京奥运会)我们现在期待着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到来!
链 接
失重环境下的音乐发烧友
宇航员如何在太空环境度过空闲时间完全取决于自己,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们一项流行的活动就是漂浮到欧洲航天局的“圆顶”太空舱,通过这里的7个舱窗观看地球壮观美丽的景象。此外,一些宇航员会将乐器带到空间站,在闲暇时间放松自己。
实际上,托马斯并不是在外太空演奏音乐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里用这种方式来解闷儿。
中宇航联了解到,第一批在太空上演奏的乐器是一个Hohner口琴(下图左)和一套铃铛(右)。
随着航天任务任务时间的越来越长,轨道上的乐器的尺寸和复杂性也在增加。许多宇航员都是有成就的音乐家。虽然这些乐器的音乐在太空中和在地面上听起来是一样的,但在失重状态下演奏它们,为音乐家们提供了每种乐器所特有的挑战。第一把太空原声吉他据说是在苏联的Salyut-6空间站上,由Aleksandr I vanchenko在1978年首次演奏。
2001年,美国宇航员卡尔·瓦尔兹身体漂浮着用吉他为宇航员同伴们弹奏小夜曲。卡尔·瓦尔兹在国际空间站生活了196天,这196天里他远离故乡和家人,地球和重力。在他出发前,心理咨询人员问他想带些什么,他说:“哦,带上键盘乐器就足够了。”
而早在2005年国际空间站就有了一个宇航员摇滚乐队。乐器对于这些宇航员来说并不只是一种消磨时间的工具,更多时候是像瓦尔兹说过的:“有了音乐,空间站就不再仅仅个空间站,而更像是一个温馨的家。”
2010年4月,来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两名宇航员首次在太空相遇,远征23号飞行工程师野口素一和STS-131任务专家山崎直子利用JAXA "希望 "号舱的气闸作为舞台,进行了日本传统歌曲 "樱花,樱花"(樱花)的音乐二重奏。野口用他为五个半月的任务所带的竹笛拉开了表演的序幕,然后改用电子琴为山崎用古筝演奏伴奏。
2011年,美国女宇航员凯瑟琳·科尔曼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她的长笛陪她进入太空,为了让这段太空时光更有意义,她还决定与地面的乐队,合办一场爱尔兰传统音乐会。
因为爱好飞行,凯瑟琳走进美国航空航天局,成为一名宇航员,而热爱音乐、喜欢演奏,是她被媒体关注的重要原因——在空间站执行任务期间,她随身携带了4支笛子,并且向全世界传回了在国际空间站演奏的现场画面和音效。
2013年,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在空间站演唱歌手大卫·鲍威的《太空奇事》。
而除了个人的音乐秀,国际空间站还举办过即兴的演奏会!2018年4月,远征55号机组从他们的常规工作中抽身出来,举行了一次零重力即兴演奏会,宇航员们拿出他们的拿手好戏,有的演奏吉他,有的演奏盘笛,有的则演奏爱尔兰长笛,宇航员理查德·阿诺德更是拿来一个固体废物容器充当鼓进行演奏。
而不仅仅是在太空上的孤芳自赏,这些优秀的音乐家还实现了“天地互动” 。Expedition 56飞行工程师亚历山大·格斯特是欧洲航天局的一名宇航员。2018年7月,他参加了一场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音乐会,与先锋电子乐队发电站乐队(Kraftwerk)合作。格斯特在太空中演奏了他们1978年的歌曲 "Spacelab",并实现了音乐会现场播放。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奏响优美的音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