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派尔: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美结合中国独特创新

4月29日,中国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起飞质量22.5吨。


根据计划,天和核心舱将先后迎接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的访问,关键技术验证后与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实施交会对接,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在轨组装建造。

海外媒体十分关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德新社29日报道说,在提出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近30年后,中国开始实现拥有自己的太空“前哨”梦想。报道还说,如果目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在未来几年内按计划退役,那么中国可能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唯一一个在太空中运营长期在轨空间站的国家。


德国《世界报》网站刊文说,天和核心舱是首个发射进入太空的中国空间站舱段,中国正逐步完成其空间站战略。从国际上比较来看,凭借自主载人飞行等实践,中国早已从航天领域的“新手”晋升到“大师班”。与国际空间站一样,科学研究也将是中国空间站计划的重点。文章还说,中国向国际社会打开空间技术合作的大门。


针对此次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中宇航联”第一时间专访到了国际太空探索领域著名专家罗德·派尔,就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发展、未来的合作前景等话题进行深度对话。



1

Rod

Pyle

罗德·派尔 


罗德·派尔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是著名的太空探索畅销书作者和航天历史学者。


罗德·派尔是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成员、美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他同时还是美国航天局(NASA)资深顾问,是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和约翰逊太空研究中心的长期合作撰稿人。他同时还为多家有影响力的科普媒体供稿。其中包括space.com和liveScience.com网站以及《大众科学》杂志等。


他所出版的《宇宙公民》一书是首部汇集全球太空领域大咖的太空事业发展史。此外,其著作《登月使命》和《登陆火星》全视角介绍人类在月球和火星上的探索进程。






■  意 义




“天和”完美结合了中国的独特创新


Q

中宇航联:作为长期深度研究太空探索领域的专家,您如何看待中国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

A

罗德·派尔:这是中国航天计划中取得的一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成就。天和核心舱预计在轨时间为至少10年时间,这让人联想到了苏联的“礼炮号”系列空间站。另一空间站“和平号”是在礼炮系列空间站计划后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天和核心舱与“和平号”似乎遵循了相同的发展顺序。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些重要的区别,比如天和核心舱非常大,全长 16.6 米,最大直径 4.2 米,本身就是一个可用的空间站。在接下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将会看到宇航员和货物陆续抵达。在很多方面,可以说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美结合了中国的“独特创新”。


Q

中宇航联:建立空间站,除了能够激发人们的自豪与梦想,您认为它的具体科学价值是什么?

A

罗德·派尔:从国际空间站20年的运行发展来看,在微重力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是迈向更长、更远征程的重要一步,例如从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探索上看。在地球轨道上获得的经验将为中国未来更远大的计划带来回报。其他航天大国也同样受益于此。过去逾十年的时间里,美俄已经创造了很多关于微重力和辐射对人体影响的医学数据。但是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我们仍将采集更多的数据。而中国空间站有着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开展这项工作。


■  亮 点




巡天望远镜是天文学界的福音  也是带给人类的礼物


Q

中宇航联:报道称,在2022年前后中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飞行。您认为在空间站的建设和发展中配置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现在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有什么区别?

A

罗德·派尔:中国计划在2024年发射的太空望远镜将像哈勃太空望远镜那样,成为天文学界的福音。这些仪器所能捕捉到的图像是具有“变革性”的,不仅是对科学界来说,对普通人同样如此。“深空图像”之美妙不可言,令人神魂颠倒。而中国的太空望远镜还将有一个额外的优势,那就是它的运行轨道与中国新空间站的轨道相似,这使得它比哈勃望远镜更容易进行服务和维护。相比之下,哈勃望远镜的轨道更高,只有航天飞机才可以到达。可以说凭借着在轨维修的能力,巡天望远镜将会有一个非常长的生命周期并能够取得富有成效的成果。这些项目是带给人类的“真正的礼物”,有助于我们欣赏宇宙的美丽,并更好地让我们了解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




■  发 展




天和号将进一步升级  中俄合作将产生有益结果


Q

中宇航联:我们看到根据规划,天和核心舱将至少在轨十年,您能否预测这十年里太空探索将因此发生什么变化?

A

罗德·派尔:正如我们在以前的太空项目中发现的那样,如和平号、国际空间站和许多的火星探测任务,设计良好的太空硬件设施可以在预期寿命之外长期的运行。目前天和被设置为是“T型”结构配置的三个模块,但可能未来还会有进一步升级。对于这一点我一点都不会惊讶,甚至我们还可能看到一个自由飞行器(独立)模块与之相配合运行。


当然,中国与俄罗斯建立的伙伴关系运行将更多的硬件和专业知识带入该计划中,这将产生相当有益的结果,因为没有人比俄罗斯人在空间站发展上有更多的经验了。





■  意 义




从长远看中国空间站可以发展商业合作


Q

中宇航联:您刚刚也提到了国际空间站,能否请您举例说说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同呢?

A

罗德·派尔: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庞然大物,大约有916立方米加压可用的体积。但中国的设计更为新颖。目前国际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用于维护和修理空间站,毕竟它已经运行了20年的时间了。现在是时候让更新型、更有针对性的空间站开始运行了。


在地球轨道上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而一些非常高端的制造和生物技术操作只能在零重力下进行,我希望从长远来看,中国空间站还可以用于商业合作。

点此查看

编者注

此刻,地球上空有两个空间站

(随着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被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在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的地球上方,目前正运行着两座空间站。总重量400余吨的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由曙光号功能货舱 、 团结号节点舱、 命运号实验舱、穹顶号观测舱等十余个舱室模块组成。中国空间站又称天宫空间站(英文名称:Chinese Space Station ),其最终目标是在低地轨道由中国自主建设一个常驻3人的60至180吨级的大型空间站。


中国载人空间站核心舱命名为“天和”,代号“TH”;

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代号“WT”;实验舱Ⅱ命名为“梦天”,代号“MT”;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代号“TZ”。)


Q

中宇航联:您刚刚提到了商业合作,据了解,联合国外空司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合作,在征集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实验室项目上公开发出邀请。您认为未来在中国空间站上还将会有怎样的国际合作呢?

A

罗德·派尔:我希望最终所有国家都能在太空探索和发展方面进行合作,不仅仅是在地球轨道上,还可以进一步向外发展。太空其实是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我们在太空事业方面的合作越多,我们就能使它变得更安全。我认为没有理由现在三大主要的航天大国——美国、俄罗斯、中国——不能这样做。印度很快也会有载人航天的能力。我希望我们很快将看到强强合作。我对中国发展的新太空项目感到非常兴奋,此外,希望很快也能看到月球表面载人任务的国家合作。


部分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