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introduction
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中国正不断迈向深空探测的未知领域。如何评价中国太空探索步伐?展望未来,人类航天还有哪些新期待?“中宇航联”专访了曾参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美国布朗大学詹姆斯·黑德教授。
对中国的探月工程,詹姆斯·黑德教授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同时预测,今明两年中国建造空间站的经验,将会为计划中的中国宇航员登陆月球铺平道路。
受访者简介
詹姆斯·黑德
James W. Head, III
詹姆斯·黑德(James W. Head, III)教授,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负责分析潜在的着陆点,研究月球返回样本和数据,并为阿波罗登月计划宇航员提供培训。同时他还是美国和俄罗斯太空项目的调查员,曾参与过美国麦哲伦(金星)探测任务、伽利略(木星)探测任务、俄罗斯1996年的火星任务等。
詹姆斯·黑德教授目前是美国信使号(水星)任务、月球侦察轨道器以及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任务联合研究员,在太空探索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1、中国建造空间站非常有必要
Q
中宇航联:中国近期公布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与航天有关的内容多次出现。星际探测、探月工程四期等深空探测均被明确写入未来规划当中。您怎么看这一点?
A
詹姆斯·黑德:中国未来五到十年规划中的这些项目全部具有内部关联性,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将会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更多了解。而太空探索是这些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中宇航联:在未来规划中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将进一步推动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突破可重复使用火箭动力等关键技术。您认为研发新一代重型火箭对深空探测有何重大意义?
詹姆斯·黑德:我的同事之一,也是执行阿波罗16号任务的宇航员约翰·杨曾说过,“单个行星物种无法生存”。他所指的是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所有物种中有99%已经灭绝。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在地球上的环境发生改变前,这些物种无法对基因变化做出足够快的反应,因此惨遭灭绝。通过制造更大型的火箭,我们能够在月球或是火星上建造人类基地和定居点,还可以更加容易地偏转可能威胁整个人类物种的小行星的造访。
点此查看
编者注
约翰·杨曾执行过双子星计划,阿波罗计划和航天飞机任务,并六次前往太空。在阿波罗10号和阿波罗16号计划中,两次前往月球,曾于1972年4月21日执行阿波罗16号任务时登月,成为了第九个踏上月球的人。他也是美国航天史上宇航员生涯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宇航员之一。他是第一个六次进入太空的人,两次去过月球,到2006年为止,杨还是唯一操纵过四种航天器的宇航员:双子星航天器、阿波罗指令/服务舱、登月舱和航天飞机。约翰·杨2018年去世,享年87岁。
中宇航联:您刚刚提到了月球基地,据报道中国下一步将在地球轨道中建立一个空间站。您如何看待建造这样一个空间站?
詹姆斯·黑德:中国空间站将为中国宇航员提供在太空中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经验。正如国际空间站向我们展示的一样,国际空间站已经成为帮助人们长期在太空飞行和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有效训练场”。因此,中国建造空间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宇航联:中国空间站与现有的国际空间站会有所不同吗?
詹姆斯·黑德:我认为中国空间站在设计上会和国际空间站略有不同。但随着国际空间站、中国宇航员、太空机构间共享他们的飞行数据,中国空间站将会提供出色的额外体验和视野。中国空间站的建造经验也将会为计划中的中国宇航员登陆月球铺平道路。
中宇航联:您刚刚提到中国空间站的建造经验也将会为计划中的中国宇航员登陆月球铺平道路。能否请您就这一点详细说明呢?
詹姆斯·黑德:在地球轨道上的运行和操作能够帮助发展人类月球探索的所有必要技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大部分。举个例子来说,在美国阿波罗登月探索计划中,阿波罗10号在地球轨道上测试了指令舱和服务舱。此外,阿波罗10号还测试了登月舱,对登月舱的交会、人员的转移、分离、再返回进行了测试。此外,通过这次任务的执行,使得他们还掌握了绕月轨道飞行、着陆并安全返回地球所有必要的技能。因此和阿波罗10号所进行的任务一样,中国也需要经历这样的类似的程序,中国空间站将会为宇航员登月前提供所有的必要技能,最终实现登月目标,持续探索月球的奥秘。
当然我们也看到嫦娥五号已经成功“机器化”地执行了所有的程序,并从月球采样返回地球。这些成功的经验无疑将帮助工程师和宇航员们在实际操作中完美无瑕地执行任务。作为科学家们,我们很希望看到中国无论是在机器化,还是在载人登月上的成功。
阿波罗10号(Apollo 10)是阿波罗计划中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本次任务是第二次环绕月球的载人任务,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进行测试。阿波罗10号是人类首次带着一套完整的阿波罗航天器(阿波罗8号未携带登月舱)环绕月球,也可以称得上是登月最后的“彩排”(阿波罗11号两个月内成功登月).阿波罗10号执行了真正的登月需要完成的一切步骤,从执行任务的宇航员到指挥中心的控制人员,都对登月的过程进行了一次演习。
2、中国探月工程成就“超级优秀”
中宇航联:近几年来,中国探月工程在空间科学探测领域实现了多个“首次”,您如何评价中国在月球探测上的发展?对于中国探月工程您有哪些建议?
詹姆斯·黑德:中国探月工程所取得成就可以用“超级优秀”来形容,这一计划获取额外的月球样本以及建造月球极地监测站的想法都让人惊叹。
中国利用“鹊桥通讯卫星”建造了首个月球轨道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着陆。而嫦娥五号月球样本返回任务的成功,也为今后人类登陆月球和中国宇航员的安全返回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3、人类登上火星有望在近十年内实现
中宇航联:火星似乎成为了最近太空探索的“热门话题”,无论是美国的探测器再次登陆,还是中国和阿联酋这样的后起之秀,您怎么看待这一点?
詹姆斯·黑德:火星是一个可能产生生命条件的实验室。这就涉及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生命的起源问题。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一问题,而越多的国家通过太空探索尝试解答这一问题,我们的未来就有可能会变得更好。
中宇航联:您也看到,不仅国家间展开了火星探测,现在商业航天公司也开始了大规模太空探索,并把目标指向火星。
詹姆斯·黑德:有着自由意志和独立思维的企业家参与到太空项目中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将会给太空计划带来创造力、想象力和新想法、SpaceX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而实际上,SpaceX将有可能比国有的太空机构更为提前,将人类送上火星。
中宇航联:能否预期人类最快登陆火星的时间?
詹姆斯·黑德:如果现有的承诺能够达成,人类登上火星将会在十年内实现。
4、各国宇航员能在月球通力合作
中宇航联:您最期待未来人类太空探索将会发生什么重大事件?
詹姆斯·黑德:我们对南极洲的探测有着专注于科学和合作的国际协议。我认为如果我们用探测南极洲那样的精神来探月的话,我们将取得重大的成功。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能会像现在我们在国际空间站上所做的,那就是“将人聚在一起”。我之前在南极洲度过了五个季节,在北极度过了一个季节。在那里我和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分享和讨论了科学上的话题。我们在月球上没有理由不能这样做。如果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在夜间凝视着月球,并意识到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国际上的宇航员正在探索和通力合作,放眼太空,与之相比地球上的差异将会变得很渺小。让我们一起实现这一梦想吧!
部分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